世界热点!“谢谢你们让我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。”出所前,他向民警深深鞠了一躬
“出去后想开个饭店,做老本行,希望大家都能喜欢我做的饭菜。”2月19日20时许,强戒期满第二天即将出所的戒毒人员阿虞(化名)眼里闪着光,向管教民警说起自己出所后的打算。回宿舍前,阿虞有些激动,向管教民警深深鞠了一躬:“谢谢你们,在我自暴自弃的时候拉了我一把,让我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。”
扎根戒毒所20年的一大队大队长刘鹏飞告诉记者,每名戒毒人员在出所前,民警都会对他们展开最后一次谈话,历时一个多小时。戒毒人员从进所到出所,背后经历数十次甚至上百次谈话教育,慢慢找到生活希望,戒毒信心逐渐增强。
管教民警与戒毒人员谈话。(省琼山戒毒所供图)
(相关资料图)
谈话找准兴趣 戒毒人员状态一天天变好
“与戒毒人员谈话,不是谈一次两次就能成功。除了抗拒,戒毒人员有时情绪还会反复,戒毒民警需要有足够多的耐心,抱着‘死磕到底’和‘治病救人’的心态去努力。”刘鹏飞告诉记者。
1.82米的个子,不到100斤,脸色苍白又憔悴,干瘦得都脱了相……这是刘鹏飞对两年前刚入所的阿虞最深刻的印象。
10年前,而立之年的阿虞怀揣着梦想来到海南,和朋友做起了旅游、餐饮等生意,一度做得风生水起。
一步错步步错。由于有次遇到大麻烦,阿虞赔了个底朝天,精神上受不了打击的阿虞开始吸食毒品。
两年前,阿虞因吸食毒品,被海口美兰公安分局民警抓个现行,并移送至省琼山强制隔离戒毒所,进行强制隔离戒毒。
根据规定,刚入所的戒毒人员都会进行一次谈话。跟大多数戒毒人员一样,阿虞的初次谈话并不顺利。
“沉默、眼神空洞,问半天挤一句话。”管教民警韦宇告诉记者,民警倾注了很多耐心,试图找到沟通的切入点,阿虞最后憋出一句话:警官,我就是个烂仔,您就别费口舌管我了。
韦宇说,他当时看了看眼神空洞的阿虞,内心暗暗下定决心,一定想办法让他好起来。
吵架、绝食、发脾气……面对极不配合的阿虞,韦宇始终不放弃,在与刘鹏飞商量后,决定分阶段对其进行谈话教育。
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反复谈话,刘鹏飞发现从亲情等方面去感化效果不是很突出,但阿虞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,于是尝试着多说鼓励和认可的话语,果然很有用。
阿虞告诉韦宇,自己已经因吸毒被抓过多次,身边的朋友都躲着走,也没脸回老家,有时候觉得自己就该生活在阴暗中,不配见到阳光。
说着说着,阿虞哭了。韦宇意识到突破口来了:“我不这么认为,咱们戒毒所办厨师技能培训班时,你眼里是有光的,你做饭菜大家一定都很喜欢吧?”
沉默寡言的阿虞顿时来了兴趣,他告诉民警,开餐馆那会,他自己掌勺,好多人都冲着他这厨艺来的。
“那就试试,你才不到40岁,给自己一次机会。”在韦宇和刘鹏飞一遍遍地鼓励下,阿虞加倍认真学习厨师技能,有时老师下课后,他还缠着多问几句。
有了希望,眼里自然有了光。阿虞性格变得谦虚和善,身体也越来越好,慢慢尝试和千里之外的父母、姐姐通电话,甚至因为良好的表现开始胜任小组长,帮忙管理其他戒毒人员。
“我是从深渊被拉起来的人。”经过多次谈话、沟通,阿虞的状态一天好过一天。民警告诉记者,跟阿虞大约进行了70多次谈话。
“谈话真的很重要,警官这么多次谈话,像一剂剂良药,慢慢地将我治好。如今,我成功摆脱了吸毒的念头,只想做一个好人。”阿虞几度哽咽,在出所前最后一次谈话中向民警说出自己的感受。
出所最后一次谈话气氛融洽
相比一大队等常规大队,十一大队的任务则更加艰巨。
“我们这里的学员感染的病症各式各样。”十一大队大队长王善洪告诉记者,除了帮助他们治疗身体上的疾病,也要医好学员们的“心病”。
难的是,很多刚入所的戒毒人员内心都是抗拒的,阿光(化名)便是其中一位。
由于长期吸毒,阿光的肺部已经溃烂,几乎每晚他都会遭受病痛的折磨。
两年前刚入所的阿光有肺部疾病,当王善洪和管教民警想靠近,让他接受戒毒所医生的治疗时,便吃了“闭门羹”。
看着泪流满面的阿光,王善洪很难受。“我看过阿光以前的照片,和现在这个骨瘦如柴的样子判若两人,毒品才是罪魁祸首,我得帮他。”
“经过长时间的努力,从最初的抗拒到慢慢接受,再到积极治疗,至少要磨合几次,费尽口舌还有自己可能被感染的风险。”王善洪告诉记者,不管过程多艰辛,看到戒毒人员一个个健康出所,这就是他们这个职业最有成就感的时刻。
和很多病残戒毒人员一样,阿光在民警的帮助下,病情得到了控制和好转,也迎来了出所前的最后一次谈话教育。记者了解到,民警对十一大队的每一个戒毒人员大概有80多次谈话。
“阿光啊,出去后想做什么?”
“最想和家人团聚了,好好过日子。”
2月19日19时30分许,谈话室内气氛融洽,民警和阿光的脸上都带着笑容。
“来大队的民警都是自愿报名的,从两轮禁毒三年大会战最艰难的时期,一路摸爬滚打走到现在,看着戒毒后重返社会的戒毒人员越来越多,我们的成就感很足。”王善洪告诉记者,盼望着有一天真的可以天下无毒。(连蒙)